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2章 乐莫乐兮新相知(2 / 2)

胡芦撇了撇嘴,颇有些无奈地说道:“像少爷你这样的,走在街上就已经很引人注目。与这位公子站在一起,两个如此出众的人,看着又更是震撼些了。”

“说的好,该赏。”

胡芦敷衍地应了声“是是是”打了个哈欠,又趴在桌上。

少年也不以为意,向林启问道:“这墙上的诗是你写的?”

林启摇摇头说道:“不是,这是李太白所著。”

“怎么可能?太白全诗我倒背如流,从来没听过这一首,如此气势磅礴之诗,若出自前朝,定是人尽皆知。”少年断然道。

“我也是在一本书上看过,想来可能是什么孤本吧。”

少年道:“你也爱看书?看过《三国志》吗?”

《三国演义》我倒是看过,但我不说。

林启不想让这少年借机攀谈,随口道:“没有啊,你看过《后庭记》吗?”

“哦?《后庭记》是本什么样的书?”那少年好奇道。

林启其实说完就后悔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恶趣味,非要随口多说了一句。只好摆摆手:“这就说来话长了……”

“无妨,我们慢慢聊,今天说不完,明天、后天、大后天都可以聊……”

林启终于明白,为什么万渊要连夜从太原赶回来。

那少年见他不答,也毫不在意,慨然道:“那我们先聊《三国志》也可以的,我平生最佩服的人物,便是诸葛先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何等让人追思。”

林启敷衍地点了点头,有些无奈。

那少年说得高兴,也不管他脸上的表情,竟絮絮叨叨又背诵了全篇《出师表》来。末了用他清澈的眼睛看向林启,诚挚地问道:“你怎么看?”

林启无奈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好!好!”

“简直不要太好!”

那少年一拍桌子,林启吓了一跳,却听他道:“好一句‘千古谁堪伯仲间’,知己啊,乐莫乐兮新相知……”

又低声念了两遍,他问道:“此诗可有全文?”

林启暗暗叫苦,一时疏忽,被这小子缠上了。他推拒了几次,那少年却一直在耳边喋喋不休起来:

“世间真正懂丞相能有几人,我前两日便在太原遇到一个人,他常念叨‘诸葛一生唯谨慎’我本以为是个知己,便与他多聊了几句,没想到是个狗皮倒灶的……”

“对了,狗皮倒灶是我这两天学的新词……”

“君子执身以周,我不该在人后说人坏话的。但那个老匹夫实在是浅薄世故,而且心眼也小,我不过是讥讽了他两句,他居然便生气了……”

万渊听了,心中暗道:“你哪里是只是讥讽了两句,在府按面前那样奚落李平松,若非看你后台硬,他早把你剁了喂狗。”

如此想着,万渊不由遗憾地深深叹了口气,李平松怎么就有这么大的胸襟气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