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六章 后撤

第七十六章 后撤

坦克是二战中地面战场的陆战之王,自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崭露头角后各国都在生产坦克,研究坦克的使用方法。在主要参战国中,对于坦克应用的军事理论最先进的当属德国。在欧洲的东西两线战场上,德军的坦克几乎是所向披靡的,依靠坦克和先进的军事理论,德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胜利。

坦克的优点在于机动性和火力,这种武器装备如果应用得当,在这个时代的地面战场上几乎是无敌的,对付敌人的坦克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己方坦克和反坦克炮。但是坦克还是有弱点的,坦克的弱点在于如果没有步兵的配合,在被限制了机动性后,步兵还是有很多办法来击毁坦克。坦克由于要考虑机动性,重量受到了限制,这导致了坦克不可能把自身的防御做得很完美。比如顶部装甲、底部装甲以及后部的发动机都是坦克防御的致命弱点。一旦坦克的履带被打断,无法机动,在没有步兵的掩护,那么对方的步兵就有可能利用一些武器能轻易将坦克击毁,这钟情况也是任何一个坦克部队指挥官必须要去避免的。

攻入德军防线的坦克就是这样被击毁了不少,不得已德军指挥官开始让坦克缓缓地倒车,退出了苏军防线,在第一道战壕的前面一百米处停了下来,对防线内的苏军开始进行火力压制。在这个距离上苏军步兵无法靠近坦克,因为在第一道战壕中还有德军步兵,苏军步兵在没有完全清除德军步兵前对德军坦克毫无办法。但是如果要清除德军步兵,就得面对德军坦克的火炮以及机枪等强大火力。

所幸的是,苏军的真实意图并不是真的要进行反攻,因此在德军坦克退出苏军防线后苏军步兵并没有出击。这也让等待苏军冲出防线送死的德军指挥官有些失望,他原本想在这里利用坦克火力好好给苏军一个血的教训。

苏军的炮弹终于打完了,遮断性炮击渐渐地停了下来。战场上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枪声也小了很多,最终也渐渐地停止了。这种情况让德军的前线指挥官觉得有些诡异,由于施韦彭堡将军已经下令德军准备防御,德军前线指挥官误以为上级已经有情报发现苏军准备转入进攻,因此前线的德军开始调整部署,修筑防御工事,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苏军进攻。

切尔克索夫少校在看到德军坦克撤出防线后立即下令全团后撤,各营开始以轮番后撤的方式后撤一段距离,建立防御,然后等所有其余部队撤完后并且另一个营建立新的临时防御阵地后才开始后撤。就这样苏军以不算太快但是很有组织的方式向预定地域退却。

科热米亚奇科上尉也带着自己的营迅速脱离了与德军的战斗接触开始后撤。德军的步兵由于得到了坚守突破口的命令并没有向前继续进攻。刚才苏军步兵爆发出的拼命架势让攻入苏军防线的残存德军步兵有些心有余悸,而且这样高强度几个小时的战斗让德军步兵也非常疲劳,他们需要休息和喘口气。

五公里的距离不算太长,如果一个人正常步行也就只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苏军很快就后撤到了预定的防守地域,开始修筑新的防线。这时,斯大林签署的不准再后退一步的第227号命令被传达,各级军官被要求要非常严格地执行这个命令。

这让原本还想后撤的严大力心里相当失望,因为他总是还想脱离战场,离开可能随时送命的火线。这也是他迟迟没有融入这个时代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又一个希望,只要能完成寻找能量块的任务他就可以离开这个时代。

但是目前这个227号命令击碎了他脱离火线的幻想,他毫无办法只能开始和手下的士兵们一道开始拼命地修筑工事,等待下一次德军的进攻。虽然他知道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意图最后失败了,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自己就不会死在这里,天知道他还能不能再下一次战斗中能活下来。

科热米亚奇科并没有在阵地上,他去了团指挥部,切尔克索夫召集手下的各个营长开会,了解各营的情况,并收集第一线的基层官兵们的意见,看以后该怎么能守住这条新的防线。

科热米亚奇科在会议上很尖锐地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能防御住德军坦克的进攻。因为在前面的战斗中苏军相当被动,原因有多方面的,比如士兵没有经过充分地训练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部队根本无法挡住德军坦克的突击,因为部队十分缺乏有力的反坦克武器。有时为了击毁一辆德军坦克,苏军甚至要损失十几个二十个敢死队员才能成功,这样造成了苏军士兵伤亡巨大。而且现在苏军的炮兵也损失惨重,为了成功地撤退和德军的炮兵进行了多次炮战,火炮数量急剧减少,并且炮弹已经基本上打完了。

切尔克索夫少校也知道目前团里的情况是无法完成防守任务的,他也明白在座的军官们都因为第227号命令没有再提撤退的想法,大家都想守住防线。他收集这些意见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毕竟所有人都不想因为再后退和部队的溃散被枪毙,都想既能守住防线,又能保住性命。

在向在座的军官们保证自己将去向上级申请增援和补充后,切尔克索夫调整了部署。于科热米亚奇科的营一直在第一线战斗,兵力损失过半,因此被撤下到新防线的第三道战壕作为974团的预备队。在会议上切尔克索夫重申了最高统帅部的第227号命令,要求一定要守住新的防线,全团任何一个人逃跑将会被执行战场纪律而枪决。

会议很快就散了,切尔克索夫少校立即向第173师司令部汇报了目前团里的情况,指出如果需要守住防线必须要向第974团补充六百名士兵、至少三十门反坦克炮和配备齐整的操作人员、两个重炮连以及至少两个基数的炮弹。其实他最想要的还是坦克,要对付德军坦克必然是苏军坦克最有效率。可惜的是,目前在莫斯科方向上德军到处在进攻,苏军的坦克装甲部队还不够充足,一般并非十分重要的方向上不会有苏军的装甲部队增援。当然他也不奢望会有苏军飞机的增援,目前苏军在莫斯科地域确实有飞机,但是这些飞机主要都是战斗机,是用来保证莫斯科市区上空的制空权的,现在莫斯科市区上空的制空权苏军还在和德军进行激烈地争夺过程中。

由前线各部队汇集起来的申请增援的要求被第49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参谋汇总后放到了司令员扎哈尔金少将的桌子上。扎哈尔金看到在今天上午发生的第一场战斗后整个集团军的损失列表后非常不安,看来德军的攻势很猛,而且给了集团军所属部队以沉重的打击。现在虽然集团军已经建立了新的防线,脱离了和德军的战斗接触,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象。如果德军明白过来再次发动一次像上午那样规模的攻势,扎哈尔金对于是否还能守住新防线完全没有信心。于是他立即向西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上将发出了一份申请紧急增援的电报,并在电报中详细列明了第49集团军所需增援的士兵数量以及各种装备的数量。

鉴于第49集团军在上午的战斗中虽然没有一触即溃,但是防线确实摇摇欲坠的情况。科涅夫上将满足了第49集团军的大部分需求,包括增援的士兵以及一部分反坦克炮,重炮也满足了申请的一半数量。这是他能紧急调集的能及时赶到第49集团军的全部装备和增援部队。由于第49集团军在前面的表现不算很好,但是这个地段只能算是德军进攻的次要方向。科涅夫上将并没有太大的关注,毕竟现在西方面军目前还由其他地段需要特别关注,特别是在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上的战斗非常激烈,在这些地域科涅夫将从东西伯利亚开来的各个常备师集中到了这些地域的后面准备万一第一线阵地被突破后能迅速反击德军的突击部队,以保持防线的完整。

对于第49集团军防守的这个地域,为了以往万一,科涅夫还是准备在第49集团军后面部署一支部队作为预备队。经过申请,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同意将从预备队方面军中抽调第三空降军转隶给西方面军,部署在第49集团军的后面。但是由于第三空降军距离新的部署地点太远,所以还需要两到三天才能完成部署的变更。但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因为在科涅夫看来,经过补充的第49集团军是能够至少守住防线两到三天时间的。当然,后面的战事发展让人很出乎意料,差点让科涅夫上将上了军事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