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第94节(1 / 2)





  他在桑晓晓再度捶他之前走人:“我去理一下我们要买点什么。”

  租房里努力整理着东西,学校宿舍里也是如此。

  桑晓晓所在的寝室里,另外两个同学也到了。方苗家里贫穷,性格稍有点内敛,却在尽可能和大家交朋友。新来的两个人,一个叫杜天悦,一个叫严露。

  杜天悦是北方人,剪了一个相当利落的短发,全然大咧咧的样:“我带了牛肉。我家那儿就是满地这种牛啊羊的。平时就也卖这种东西。晚上大家一起吃啊!”

  严露是本地人,完全没想到会和三个外地的凑一个寝室:“我还以为一个地方安排一起。怎么就我一个首都的?”

  她去其他寝室兜了一圈回来,才发现原来学校还真尽力给一个地方安排一起了。只是她们寝室就是正好混拼。她埋怨着:“我这是什么运气,怎么就正好多出我一个本地人。”

  杜天悦打着哈哈:“哎呀,广结五湖四海的人,这很正常。对了。还有一个人呢?人来没?叫什么?”

  方苗替桑晓晓解释:“她叫桑晓晓。她不住校,只是床留着。说床我们要是有东西想要放可以放。”

  杜天悦下意识惊叹:“哎,能不住校?她也是本地人?那严露你……”她话还没说完,严露则是换了个惊叹的角度惊了一下,“是三木?”

  杜天悦和方苗同时看向严露,眼内震惊:“啊?”

  严露看自己两个室友傻憨憨的震惊表情,顿时优越骄傲炫耀自己的消息:“我表哥也是我们学校的,他学生会的。他和我说。今年桑晓晓,也就是三木。她是她们省文科第一名,全国第二,裸分第一。招生的时候,学校是想降分录取她,谁知道她自己分数高,硬生生不需要降分直接考了进来。她语文听说卷面只扣了一分。”

  方苗完全不知道,惊叹着:“好厉害啊。难怪刚才我感觉她好像什么都懂。”成绩高的人就是这样的么?

  杜天悦顿时对室友充满了兴趣,兴奋问方苗:“她已经来过了。说了什么?干了什么啊?”

  方苗想了下:“她选了课,课程我都抄下来了。”

  杜天悦和严露立刻忙说:“借我看看,借我看看。”

  方苗忙拿出自己抄的课程,递给两个人看:“我也不知道这些课具体讲什么。她说是她感兴趣的。哦,对了,她还问我要不要加入文学社。我们学校的文学社怎么样?”

  杜天悦当然是完全不了解,看向严露:“我们学校的文学社怎么样?”

  严露还真了解一点。

  她是本地人,孔雯也是本地人,他哥和文学社的孔雯还是同一届。双方家长都属于知道且见过面的。严露撇嘴:“文学社社长是学俄文的孔雯。她就偷懒呗,特意报了俄语。我听说她周围一圈都挺有钱的,经常一起去喝咖啡。特别能花钱。”

  方苗“啊”了一声。

  她脸上局促起来。她是没有什么钱,连咖啡都没喝过。知道咖啡还是去逛供销社的时候有看到。价格是她看都不敢看的。太昂贵太奢靡。

  严露问了声:“三木应该也很有钱。她不是自小订了娃娃亲。传说有个未婚夫,是他们当地很有名的年轻老板,叫傅元宝。我爸都知道这个人。说是开大会的时候见过一眼,长得特别俊,想法很不错。他说要不是当初人没有往首都发展的意思,可能我们这边很多人想介绍姑娘给他的。”

  方苗声音低落下来:“……晓晓,确实看上去很有钱。笔是,很贵的那种金头的。”她是不是不该去文学社凑这个热闹?

  杜天悦翻白眼:“文学社不是搞文学的么?难道还比谁家更有钱。我跟你说,我最看不惯这种搞特殊的。”

  严露和杜天悦的想法相同:“就是,文学社让外文专业的当社长算什么。我们要夺权!把文学社社长的位置拿下!”

  她亢奋握拳:“我们去文学社改革!”

  第90章 【1+2】气势很是嚣张……

  桑晓晓的《春居》在继续连载。热情的读者会想办法弄来阳城报纸看。不急切的读者便等出版新书再一口气看。出版书跟不上速度, 以至于市面上盗版猖狂。有的仁义一些,只是把报纸整理出来复印给大众。不仁义的甚至起个差不多的名字,以三木的名义“出书”。

  新城书店布置着场景, 给大家准备了椅子,准备了爽口的凉茶, 积极举办着读书会。

  现在这个时间段, 正是各大学校陆续即将开学的日子。学生们大多从自己家里出发来学校,而又没有正式开学。八月是年中较为空闲日子, 八月的周日又是不上班的日子,正好也给工作人士过来的机会。

  探讨文学不问出处。不管是高校校长还是饭店服务生,只要心中有文学,都可以来参加。

  唯一的问题就是天热。好在新城书店面积大, 仓库就在边上。他们已经办过几次读书会,特意会将仓库清理出一大块区域, 装点一番后就给大众进出互相探讨文学。

  新城书店所有的电风扇都拿了出来,确保仓库通风透气且凉快。

  桑晓晓在外哪怕名誉加深, 到这种场合也完全就是个普通读者。来来往往有名气的作家多了去。有的更是穿着西装匆匆过来, 和好友结伴哈哈大笑聊着最近看的书。

  学校文学社来了不少人,结伴凑在一起:“你们谁要上台读自己的文章么?”“不了。人太多了。我刚才看到学校教授也来凑热闹。被他发现回头上课他肯定要点我。”

  “我想上,但我的文章刚交给审稿那儿,人扫了眼直接退回来了。说是这本书的读后感有人已经想说了。”

  读书会要上台说读后感, 总不能人人都说同一本书的读后感。

  桑晓晓是趁着课程没正式开始,过来随意看看的。她要写的自己东西太多,读后感真没什么空写。这两天她已经动笔写起了商人, 写得快夏天就能投稿就能发文。

  孔雯也来了。她来也不是为了上台讲文章的。

  她是为了和桑晓晓说合作的事:“我觉得这事可以做做。首先要等傅元宝做出产品来。我们一群人喝过之后开个会。你到时候固定个时间,我们凑一桌吃个饭。”

  桑晓晓当然应下:“好。”

  人群闹哄哄的,很快有人过来主持读书会:“各位读者好!我们读书会马上要开始, 大家尽量先入座。我们尽量低声说话。”

  到正式开始时,主持人更是卖力介绍着:“今年新城书店读书会,热情邀请了作协秘书处……”主持人一个接着一个介绍,当被介绍人站起身后,大家都拼命鼓掌。

  孔雯和桑晓晓说着悄悄话:“首都就这样,一个板砖飞出来砸十个,八个有身份。这读书会藏龙卧虎,要是文章写得好了,指不定就能在首都名气直接飞升上天。你怎么不写个文章上去?”

  桑晓晓之前也被文学艺术的编辑邀请过,可她实在没空:“要开学事情多,我还有稿子要写。总不能叫你们帮忙,我一个字都不写。”

  孔雯对桑晓晓的文章充满好奇:“你写得什么?”

  桑晓晓:“就上次说的,做化妆品的女商人。”

  孔雯诧异。她们这群人想法很多,可多只会写短篇。长篇耗时耗力不说,投稿很多都容易被退稿。上次喝咖啡的时候,不少人点子不比桑晓晓差,可据她了解,似乎没人写下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