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镜花楼第55节(1 / 2)





  穆遥死死的拉住她,他心知九儿一旦以现在的样子进入铜镜,那铜镜便会彻底的无法掌控,可不知怎的,九儿似有了千斤之力,任凭他如何用力,依然阻止不了她的脚步。

  安玉珩一见这边有了异变,当即将法力汇于手掌举刀一劈,试图继续抢夺。岂料竹澈瞬间拦到了铜镜之前,硬生生的接下了这一刀,不顾口中溢出的鲜血,又与昆山弟子缠斗起来。

  眼看着九儿这边已经彻底失控,穆遥望了竹澈一眼,大声喊道:“过来一起走!”

  与其毁在这殿中,毁在昆山手里,倒不如进入铜镜拼一拼运气。

  竹澈一边与安玉珩过招,还要一边拦着另两名昆山弟子免得他们偷袭那边,听见穆遥的呼喊后,他当即旋身躲过一刀,高声回应:“我替你拦住他们,你快走!”

  “可是……”

  “哪有什么可是!”竹澈心知自己这边一旦有退却之意,安玉珩绝对不会放过任何的机会,“况且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现在还不能离开,若今日侥幸不死,以后有缘再见吧!”

  眼看着一只脚就要踏入铜镜,穆遥又喊道:“记得传音符!”

  “明白!”

  随即他眼前一黑,瞬间被一股极大的力量吸入了铜镜之中。

  ☆、第八十七章

  一股大力拉扯的穆遥站立不稳,他手上一下没抓住,九儿便彻底的消失在了黑暗中。

  “九儿……”他试着唤了一声,却无人应答。

  恍惚间,前面似有淙淙流水声传来,他记得九儿说过此事,便一边注意着四周的情况,一边向那边迈进。

  四周满是阴寒的死亡气息,让人不寒而栗,随着他越走越近,四周的雾气也越来越浓重,时不时的耳边还会传来几声浅细的低吟,仿佛有人在轻声啜泣。

  渐渐的,周围光亮了些,随着一点点的深入,眼前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

  一弯淙淙流水旁,大片大片的曼珠沙华开的耀眼夺目,穆遥分花而过,最终在花海之中找到了已经昏迷不醒的九儿。

  “九儿,九儿你睁开眼睛看看我……”

  穆遥也顾不得身上的伤,单手将她抱起,想要找个地方为她疗伤,结果未走几步,便眼见着一股浓郁的黑色雾气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将二人牢牢包围其中。

  “现世之人,何故擅闯冥界!”

  话音未落,只见那黑雾之中朦朦胧胧的出现了几个人影,均是冷面黑袍,浑身带着一股杀意,正是游走于冥界与现世之间、勾魂引路的鬼差,“你不能留在这里。”

  “只要她在这里,我绝不离开!”

  “你是现世之人,本就不该留在这里。你若如此,我只能强行带你离开。”

  穆遥没有言语,只是收紧了揽着九儿的手臂。

  鬼差见他如此,也不打算继续与他纠缠,手上轻轻一抖,便从虚空之中扯出了锁魂链,几人成围攻之势,将穆遥牢牢的困于其中。

  穆遥被逼的连连后退,慌乱间,他脑中一个闪念,急忙从腰间取出了一件小巧的法器,正是他一直随身携带的、一个手指长短的镇魂铃。

  叮铃……

  随着一声清脆的铃音,鬼差的脚步微微一滞,那张肃然的脸上突然现出了几分震惊与不可思议,“你……究竟是何人?”

  穆遥知道这镇魂铃生了效果,也不顾鬼差的询问,又是一阵轻摇,大喝一声:“退!”

  鬼差浑身僵硬的站在那里,听到了斥令,竟真的鬼使神差的向后退去,并自觉的分做了两边,给他让出了一条通路。

  穆遥一手抱紧九儿,一手擒着镇魂铃,踉踉跄跄的向着来时的方向走去。

  “给我站住!”

  穆遥心下一惊,还未等做出反应,只听的身后一阵劲风袭来,他躲闪不及,只能紧紧的护住九儿,硬生生的挨了一下。

  那锁魂链本是拘魂所用的法器,这一下差点将他抽的生魂离体,不过还好,摆脱了镇魂铃束缚的只有一名鬼差而已,穆遥一个旋身将九儿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随即便与他缠斗一处。

  艳如烈阳的花海之中,锁链所到之处尽成焦土,大片大片的曼珠沙华被摧毁殆尽,漫天花雨飘然而下,穆遥手持镇魂铃,想要再次控制鬼差,但奈何现在身受重伤法力不济,无法最大程度的释放它的作用,只能且战且避,试图寻到些破绽好让自己带着九儿逃出去。

  这边战事正酣,九儿却缓缓的睁开了眼睛,她的身体仿佛不受控制一般,直挺挺的站了起来,随即调转了方向,向着忘川深处走去。

  穆遥一掌破空而出,将鬼差逼退了十余丈远,然后急急追上了九儿,本想着将她带回,谁知手刚刚触碰到她,却让他发现了一丝异样。

  为何短短时间内,她的生魂竟会虚弱至此。

  正在他惊疑不定之间,又有一大批鬼差赶来,正待他们要将穆遥拿下之时,突然听他说道:“我想求见十殿阎王……”

  大堂之中,首位端坐一人,一张肃然威仪的面容映着昏黄的光线,显得有几分骇人。

  “禀阎王,刚刚大闹忘川的正是此人。”

  十殿阎王将穆遥上下打量了一番,朝那鬼差吩咐道:“你且退下。”

  鬼差退下后,大堂只剩下了他二人,过了片刻,阎王开口问道:“那生死之门是你所开?”

  “是。”

  “你可知那扇门一旦打开会有什么后果。”

  穆遥思忖片刻,“过往不知,现在已知。”

  “可错已铸成。”